聚焦数字健康丨数字化医疗加速发展如何赋能实现商业化落地?米乐m6
栏目:公司动态 发布时间:2023-05-23
 米乐m6近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老龄化和少子化等人口结构问题已成为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威胁。据国家卫健委预测,到2035年我国将步入重度老龄化阶段,60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超过30%。然而,我国医疗资源供给仍不能完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数字健康的发展不仅具有社会价值,还可以为经济增长注入活力。据信通院《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正在蓬勃发展,2021年数字经济占

  米乐m6近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老龄化和少子化等人口结构问题已成为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威胁。据国家卫健委预测,到2035年我国将步入重度老龄化阶段,60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超过30%。然而,我国医疗资源供给仍不能完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数字健康的发展不仅具有社会价值,还可以为经济增长注入活力。据信通院《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正在蓬勃发展,2021年数字经济占GDP比例约为40%、2017年-2021年间增长近70%。在互联网、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已达世界领先水平,但在数字健康领域仍有巨大潜力。我国在癌症、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和结核等传染病方面的患者数量居世界前列,市场空间广阔,然而我国数字健康产业起步较晚,2021年市场规模为115亿美元,仅为美国数字健康市场规模的六分之一,各细分赛道都有进一步发展的潜力。

  阿斯利康中国副总裁,数字化与商业创新部、商业战略与卓越运营部负责人朱理琍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最初在数字健康领域的布局上,大家都在尝试想在医疗体系之外做一个小闭环,形成数字化服务模式。但事实上医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数字化不能脱离医疗体系、脱离政府支持的大环境独立进行,相反需要在医疗体系之内、在政府支持下赋能提升效率。

  “这也意味着,需要实现临床高地和产业高地的结合,为此,我们提出了携手跨界力量共建医疗健康创新生态圈的构想。”朱理琍说,目前我们已打造创新“三驾马车”,即中国智慧健康创新中心、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阿斯利康中金医疗产业基金,并通过搭建政产学研医投的跨界交流合作平台,与各方携手探索创新医疗模式与全病程解决方案。

  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数据,全球数字医疗市场规模为2309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5858亿)。其中,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地区约占全球近40%的市场,中国被视为最有潜力的市场之一米乐m6。到2020年,数字医疗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年均增长率在17.7%左右。

  不同于传统的数字健康概念,数字疗法是基于高等级的循证医学证据,通过AI赋能的软件程序驱动产生效果的全新模式,以为特定疾病患者提供专业治疗或干预措施为目的。其使用场景“更聚焦”,医疗属性“更专业”,监管力度“更严格”。

  从疾病领域分布角度看,在绝大多数疾病领域,都已有数字疗法的尝试和探索,其中也涌现出一些热门的研究方向,例如精神障碍、行为和认知障碍、内分泌及代谢疾病等,并已出现了一些行业领先的数字疗法公司及产品。

  例如,以2016年开始,由上海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牵头,依托国家慢性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阿斯利康支持,在全国各省份建设的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简称MMC)为例,MMC项目通过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结合数字化随访系统,开创了代谢性疾病诊疗管理的新模式米乐m6,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患者临床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我国慢性病管理创立了一个标杆。目前米乐m6,MMC已在1000多家医院建设开业,覆盖200多万患者。

  代谢性疾病主要体现是糖尿病和肥胖。现在全球共有近6亿糖尿病患者,中国约有1.4亿。如此庞大规模的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与管理是一个系统且复杂的问题。同时,肥胖问题也不容忽视。中国人群目前的BMI(身体质量指数)已经从过去的22左右增加到25左右。而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是一种患者可以“一站式”解决糖尿病所有问题的创新模式,其核心理念是打造“一个中心、一站服务、一个标准”的糖尿病诊疗新模式,最终降低我国糖尿病和各种并发症的患病率。

  朱理琍介绍,6年来,通过数字化技术辅助对疾病管理、疾病治疗的探索,以及MMC标准化诊疗沉淀积累数据,可以后续用于国家正在探索的单病种的支付模式验证。今年MMC也将进一步加速扩张,会争取覆盖超过3000家医院,整体目标是争取覆盖700万患者。

  “经过严格的临床研究,积累得出的标准化诊疗数据也会通过真实数据验证。有了沉淀,才能够被广泛应用。那么,怎么被应用?突破点在哪里?这些问题需要在本身医学内核验证好的基础上,进入患者管理层面进行突破。所以今年MMC的突破将围绕三方面进行,一是科研和患者管理并重;二是患者管理分层管理,有一定的数据管理,才能使得分层管理能够实现;三是在管理解决方案上,我们有不同的层级,分为科研版、基础版和导入版。科研版就是三级医院有科研需求。数据大面积地广泛复制后,大数据效应会进一步产生,使得前面积累的医学内核能够更进一步升华。”朱理琍说。

  从医疗卫生体系来看,数字化广泛的在医疗产业内加速发展,大数据、AI等新兴技术也为医药、器械、诊断、医疗服务领域的效率提升带来可能。数字技术在近两年也充分地渗透到了医疗的众多环节,形成较大规模的场景应用,包括远程问诊、在线支付购药、在线心理咨询、发热门诊地图发布等,数字医疗以其“线上化” 和“云端化”的特质打破了线下聚集和地域空间的限制,成为城市管理的“第二战场”。

  CIC灼识咨询合伙人王文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在医疗供应保障中,数字化技术可以覆盖线上问诊、处方开药、在线医保支付、药品调度等流程,实现就医用药服务的闭环。数字医疗的生态链贯穿了患者远程就医诊断、支付取药、诊后管理甚至院外健康管理的全流程,目前数字化技术已较为成熟,与互联网医疗结合的应用已能初步覆盖前两个流程,但患者建档跟踪等诊后管理服务及院外健康管理服务则仍有待落地。

  “加速实现数字化医疗,首先需要加强群众对医疗服务行业的认知,宣传推广数字化医疗,普及分级诊疗等,助力数字化医疗的渗透;其次,需要结合数字化技术改善医疗资源分布失衡的情况,使各类患者均能获得数字医疗的普惠;再者,国家需要制定支持性政策鼓励数字医疗相关产业的发展,包括鼓励发展互联网医疗、打通国家医保支付等,另一方面还需加强监管,确保诊疗质量、患者信息安全等,切实有效地推进数字化医疗的落地应用。”王文华说。

  这也要求加速产业融合。IQVIA分析指出,当我们着眼于产业生态布局,数字健康吸引了产、学、研、医多方的共同参与。在产业链上游,医疗信息化、云计算、通信服务、数据安全技术为数字健康的发展提供了基础设施;在产业链中游,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内汇聚的大体量、多类别、多维度的数据为产品创新和业态发展提供了关键的基础资源,由产业、智库、高校、医疗机构等多方研究开发者进行分析和应用;在产业链下游,则涌现了许多初具规模的新模式和新业态。

  朱理琍也表示,数字化转型过程当中遇到的挑战也是整个医疗行业都遇到的挑战。数字化医疗就是数据在各医院之间无障碍流通。如果数据是隔离的,全病程管理的意义就不大。所以,我们需要去做全市、全区模式,做统一的疾病数据管理。另外,数字化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是整个医疗相关的模式都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新的领域需要新的收费模式,政策也是支持医疗创新很重要的一部分。以阿斯利康在投资的肿瘤大数据公司零氪科技为例,它是采取肿瘤数字化疗法的企业,目前正在与无锡政府协商,如何推动数字化疗法获得政府的支持。

  “数字化落地需要有耐心,需要加强底层数据搭建、系统更新、大数据形成等,这些都是长期需要经历的过程。正如药物研发是要耐得住寂寞,数字化转型和数字化医疗创新也要耐得住寂寞。”朱理琍强调,中国数字化的市场具有相当大的优势,在技术创新、大数据这方面在国际上都是领先,后续需要更关注和生态圈企业伙伴一起通过技术的创新、设备的创新、数字化的应用推动诊疗一体化创新模式的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