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实施“六大工米乐m6程 ” 聚力打造全省医疗高地
栏目:公司动态 发布时间:2023-04-21
 米乐m64月21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惠民生 促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8场)。介绍我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近年来,市卫生健康委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锚定“聚力打造全省医疗高地”目标,大力实施公共卫生跃升、医疗能力登峰等“六大工程”,高标准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高水平启用市公共卫生“五大中心”,推进济宁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保持全省“第一方阵”。

  米乐m64月21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惠民生 促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8场)。介绍我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近年来,市卫生健康委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锚定“聚力打造全省医疗高地”目标,大力实施公共卫生跃升、医疗能力登峰等“六大工程”,高标准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高水平启用市公共卫生“五大中心”,推进济宁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保持全省“第一方阵”。

  西苑医院济宁医院挂牌成立,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创建取得阶段性进展。建成2个综合类别、4个专科类别的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和59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总体数量居全省第3位。所有县级综合医院、7家县级中医院达到国家推荐标准。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济医附院骨科获批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96名国内顶级医疗专家在济宁设立“名医工作室”,实行常态化坐诊。2023年,将高标准推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健全西苑医院济宁医院管理架构、运行机制。建成启用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重症医学中心、济宁健康护理学院(筹建)一期工程,推动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创建三级甲等传染病医院,谋划建设市儿童医院。米乐m6争创国家级、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构建“1+10+N”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打造济宁“心灵驿站、精神家园”心理健康服务品牌。

  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规范内部治理结构和权力运行规则。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落实公立医院用人自主权,市级公立医院备案人员控制总量11000余名。医疗综合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全市及所有县市区全部建成国家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市(县);2021年度全国三级医院绩效考核,济宁市总分位列全省第1,市第一人民医院、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连续4年均达到A及以上等次,山东省戴庄医院居全国三级专科医院第8位。2022年6月,我市入选全国深化医改成效明显的地方。2023年,持续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指导一半以上的县建成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现人事、医疗业务等“八统一”管理。

  创新开展“三下沉三提升”活动,建立上对下逐级帮扶、下到上层层进修等运行机制,实现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卫生人才、医疗技术“三下沉”,基层卫生服务能力、诊疗水平、群众满意度“三提升”。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激励实施30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提升项目,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国家基本标准。9个县市区完成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建设,累计新增168个中心村卫生室,基本建成“15分钟健康服务圈”。2023年,将继续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着力打造优质专科集群,新增20家乡镇卫生院达到一级甲等水平、总数达到120家,建设100个市级基层特色专科,培训乡镇卫生院业务骨干600名以上、村医1000名以上。

  开展规范医疗行为改善医疗服务专项行动,落实4大类16项措施,全面规范医院检查、诊疗、用药行为,提升服务质量。完善预约诊疗服务,在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推出“门诊一次挂号管三天”。积极推进检查结果互认,有效降低群众就医负担。畅通医患沟通渠道,开通院长热线,人民群众就医体验持续改善。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高质量建成19家互联网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扩大“互联网+护理服务”覆盖面。2023年,在全链条优化服务流程、全过程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多渠道建立沟通机制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提高群众看病就医满意度。

  新时代、新征程、争出彩。济宁市卫生健康委将继续发扬“严真细实快”的工作作风,以医疗卫生综合能力登峰为主线,狠抓医疗质量提升、医疗服务改善,大力推进临床重点专科培育、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等核心任务,全力开展全省医疗高地建设。

  济宁市“十四五”目标明确提出要聚力突破健康强市,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打造全省医疗高地。请问下步将采取哪些强力措施?

  为贯彻落实《济宁市“十四五”卫生与健康规划》,聚焦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打造全省医疗高地”工作目标,市卫生健康委高标准定位、全方位提档升级全市整体医疗服务能力,将从5个方面构建具有济宁特色的高层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一、打造医疗服务综合实力高地。通过“外联高精尖、内强基本功”,整体提升市级公立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和区域辐射带动作用,市中医院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合作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提档升级市第一人民医院、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2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全方位提升县级综合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机构综合服务能力,11家县级综合医院、7家县级中医院、3家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力争达到三级水平。

  二、打造重点专科建设高地。攻坚突破市级医院重点专科培育,支持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创建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力争建成100个省级临床(中医药)重点专科。持续深化县级医院重点专科建设,以急诊、创伤、肿瘤、重症等专科为重点,全面提升县级医院重点疾病救治能力。着力提升基层医疗机构专科水平,建设50个“基层专家工作室”和150个基层医疗卫生特色专科,实现“全科专科并重、有序错位发展”。

  三、打造医疗人才招引高地。精准实施高层次人才招引,坚持“请进来”,加强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的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引进,建成100个高层次“名医工作室”。突出抓好自身人才培养,坚持“走出去”,采取外派进修、继续教育深造等形式,“订单式”培养青年后备人才,计划遴选60名优秀青年骨干攻读博士学位,选派1200名优秀青年医疗技术骨干到国内外知名医院进修。

  四、打造医疗教学科研高地。聚力提升科研能力,与国内一流的科研创新平台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高标准打造一批国内领先的科研中心。全面增强教学培训能力,积极推动“医、教、研”协同发展,打造一流教学基地。市第一人民医院、济医附院保持国家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济宁健康护理学院建成特色鲜明、省内知名的高等医药卫生职业学校。

  五、打造数字医疗高地。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市建设,深入开展二级综合医院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实现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覆盖,远程诊疗市县乡村四级联通。巩固提质数字化应用能力,推进电子病历系统应用,加快智慧医疗、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发展。

  完善基层医疗卫生体系,是全面推进健康中国的迫切要求,请问济宁市在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济宁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为完善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全面推进健康中国政策,在主要领导亲自安排部署下,市级接续出台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三年攻坚计划,连续5年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纳入政府为民办实事,以基层为重点的政策体系逐步建立。

  一、持续推进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以市政府名义出台《济宁市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三年攻坚计划(2021—2023年)》,形成支持基层卫生事业发展的政策集群。市级每年列支3000万元奖补资金激励县(市、区)加快基层医疗机构业务用房建设改造、医疗设备购置。先后启动实施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改扩建项目94个,增加CT、DR、胃肠镜、彩超等设备400台套,市级财政兑现奖补资金5100余万元,各级累计完成投资近5亿元,推进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再上新台阶。实行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公益一类财政保障,公益二类绩效管理”政策,7个县(市、区)基层在编职工工资保障水平达到80%以上。基层医疗机构编制使用率提高至94.6%,空编率降至5.4%。

  二、基层机构提质创优任务进展顺利。组建县级专家指导组,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做好基础设施改造、质控管理、自评与整改、网络申报等工作,174家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达到国家基本标准,占比100%;新增25家,累计68家基层医疗机构通过国家推荐标准省级复核,占比39.08%。同时,开展基层医疗特色专科建设,制定《济宁市基层医疗特色专科评估标准》,实行机构自评、县级初审、市级复审方式评选。2022年,全市共评出109个市级基层医疗特色专科。

  三、加快推进县域服务次中心建设。为优化县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规范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建设,提高次中心建设管理水平,研究制定下发了《济宁市县域服务次中心评价工作方案(试行)》《济宁市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建设指导标准(试行)》。组织各县市区遴选医疗服务能力强,服务人口较多的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建设,最终达到二级综合医院医疗水平,9个县市区完成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建设。

  四、村卫生室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以“联合共建、产权公有”的方式大力开展村卫生室标准化示范创建工程,以点带面,分级分类推进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省级标准示范化村卫生室和新建中心村卫生室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截至目前,累计建成省、市级示范村卫生室54家、318家;新建中心村卫生室334家,血液分析仪、除颤仪和心电图机等设备配备率100%;5213个村卫生室配备智慧化随访设备及康复理疗设备,配备率98.2%。

  五、注重加强基层卫生人员培训。积极争取国家、省基层卫生人才培训项目,促进基层卫生人员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提升。组织各县市区遴选乡村医生进行县级集中培训,培训时长不少于40学时,已完成培训2307人。全市专科及以上学历或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的乡村医生6709人,占比达到60%,完成省定较年初提高5个百分点的工作目标。

  多年来,济宁市的妇幼健康服务工作得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全市妇幼健康事业取得长足发展。请问在妇幼服务能力提升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妇女儿童健康是全民健康的基石,也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妇幼健康工作积极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落实政府责任和投入机制,完善政策措施,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妇幼健康服务更加均衡、优质、高效。

  一、聚焦妇幼健康体系建设,服务网络更加健全。坚持“一院一策”,精准指导全市妇幼保健机构提档升级。近年来,全市累计完成9处妇幼保健机构新建或改扩建项目,实现每个县市均设置1所政府举办、标准化的妇幼保健院。目前,全市二级甲等及以上妇幼保健机构5家,其中三级妇幼保健院1家,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4家。创建国家级妇幼健康服务示范县2处,省级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基地6处,省级妇幼保健特色专科3个,省级爱婴医院30家。

  二、聚焦出生缺陷防治,三级预防更加完善。通过深入实施出生缺陷防治能力提升计划,抓牢“三级预防、四道关口”,最大限度降低出生缺陷率。一级预防在婚前,我市在全省率先推行政府买单的免费婚检,婚检率连续多年全省领先,保持在98%以上;二级预防在产前,在全省率先实施免费产前筛查,产前筛查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今年又把免费产前筛查和诊断纳入为民办实事,持续扩大受益群众范围;三级预防在产后,自2014年起实行新生儿遗传代谢病免费筛查,在全省率先将筛查病种由4种扩大到29种,每年新生儿疾病筛查率达99%以上。

  三、聚焦群众健康需求,保健服务更加惠民。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适龄妇女免费“两癌”检查全覆盖,同时建立起每3年一个周期的长效机制。历时5个周期,累计为394.3万人提供筛查服务。大力实施健康儿童行动提升计划,指导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心理和行为发育评估、眼保健和口腔保健等为重点,建立具有济宁特色的筛查、转诊、建档、诊治、智慧“五位一体”儿童保健服务模式。2023年全市7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率达到98.4%,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覆盖率达到98.2%,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

  四、聚焦核心制度落实,母婴安全更有保障。把母婴安全作为妇幼健康工作的重点内容,压实主体责任,通过加强业务培训、开展专项检查、提升救治能力等落实母婴安全五项制度。全市建成县级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11个,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济医附院被确定为省级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划片包保指导11个县市区工作,持续加强孕产妇健康监测,建立危重孕产妇快速转诊机制,加强实战演练,畅通抢救绿色通道,确保上下联动、应对有序、运转高效。同时加强夜间、节假日等医护力量薄弱时段孕产妇的管理及救治,筑牢母婴安全保障防线。近年来,全市母婴安全核心指标持续优于国家、省平均水平。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