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乐m6儿科为何这么挤?医生收入低压力大没人愿意干
栏目:行业资讯 发布时间:2023-05-14
 米乐m6【摘要】 “多病”男婴从汕头乘“空中120”到广州接受治疗。广州日报记者 乔军伟 摄 (资料图片)省医航空救援垂危男婴。“一个上午两台支气管异物的紧急手术,连续几天,天天收到要上呼吸机的孩子,我们的‘老总’(住院总医师)重感冒好几天了,嗓子哑了也不敢请假,人手不够啊,病了也得上。  【摘要】 “多病”男婴从汕头乘“空中120”到广州接受治疗。广州日报记者 乔军伟 摄 (资料图片)省医航

  米乐m6【摘要】 “多病”男婴从汕头乘“空中120”到广州接受治疗。广州日报记者 乔军伟 摄 (资料图片)省医航空救援垂危男婴。“一个上午两台支气管异物的紧急手术,连续几天,天天收到要上呼吸机的孩子,我们的‘老总’(住院总医师)重感冒好几天了,嗓子哑了也不敢请假,人手不够啊,病了也得上。

  【摘要】 “多病”男婴从汕头乘“空中120”到广州接受治疗。广州日报记者 乔军伟 摄 (资料图片)省医航空救援垂危男婴。“一个上午两台支气管异物的紧急手术,连续几天,天天收到要上呼吸机的孩子,我们的‘老总’(住院总医师)重感冒好几天了,嗓子哑了也不敢请假,人手不够啊,病了也得上。

  “多病”男婴从汕头乘“空中120”到广州接受治疗。广州日报记者 乔军伟 摄 (资料图片)

  “一个上午两台支气管异物的紧急手术,连续几天,天天收到要上呼吸机的孩子,我们的‘老总’(住院总医师)重感冒好几天了,嗓子哑了也不敢请假,人手不够啊,病了也得上。”这是广州一家三甲医院儿科主任近日发在朋友圈的一段话。人手不足,每个医生都在超负荷工作,收入低,压力大……这些并非一两家医院儿科的个别现象,而是目前广州乃至广东全省儿科的现状。数据显示,广东全省目前只有4家儿童专科医院,三成以上综合医院未设立儿科,每千儿童拥有的儿科医生仅为0.53人,距离国家的目标值至少还有2000人的缺口。全省儿科医生每天负担的诊疗人次为24.5,工作量位居各科之首。随着二孩时代的到来,儿科医疗服务供不应求的问题将会日益突出。记者从广州市卫计委了解到,广州市委在今年初制订“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就已提出加强儿科建设的要求。广州市卫计委随后启动制定一揽子计划的工作,有些目前已付诸实施,有些政策性强或涉及面广的措施、政策文件还在征求各方意见中。文/广州日报记者黎蘅、翁淑贤、任珊珊 通讯员李绍斌、王海芳、江澜、许咏怡矛盾时间宝贵惨被浪费在综合医院,儿科诊室所在的楼层往往是整栋大楼最嘈杂、最拥挤之处。一走进儿科门诊,婴幼儿的哭声、家长呵斥孩子乱跑的声音、甚至是与医护人员争执的声音,让人心烦意乱。越秀区一家三甲医院的儿科主任说,儿科门诊之所以显得环境嘈杂,不能都归咎于孩子的哭闹。他说,孩子就诊,“陪诊团”的阵容要比成人强大许多:常常是“一拖四”,爸爸妈妈连同爷爷奶奶,有时甚至会出现“一拖六”的局面,外公外婆也在一旁伺候,一下子把诊室塞得满满当当,人声嘈杂。“80后”晋升父母之后,有一部分年轻父母在看病时没有主见,要听爷爷奶奶的意见,而爷爷奶奶在知识、观念上相对滞后,或者比较保守,在遵循医嘱方面“太有主见”,这让医生与家属沟通起来相当费劲。“我们一看到阵容强大的‘陪诊团’就头皮发麻,这意味着沟通的时间要大大增加。”某医院儿童呼吸专科黄医生说,有一次遇到一个一岁半的支气管哮喘患儿,要做雾化吸入治疗,雾化药里有一种具有高效局部抗炎作用的糖皮质激素,孩子父母还没表示意见,奶奶便大声反对:“激素会影响孩子发育,不能用!”过了一周来复诊,孩子病情控制不尽如人意,等奶奶出门缴费时,孩子妈妈尴尬地告诉黄医生“奶奶不让我们做雾化,只准吃药。”抢到了号失约迟到另一方面,尽管儿科就诊资源紧张,家长为抢号必须使出“洪荒之力”,费尽周折,然而,一旦抢到了号,在就诊时却常出现失约、迟到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医疗资源浪费,加剧了儿科门诊的拥挤程度。“以我们科室为例,上午10点之前最容易失约,家长姗姗来迟,大约能占到50%~70%。下午开诊的头一个小时,3点半之前也是迟到的高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主任、著名儿童血液病专家方建培教授指出,家长们迟到的原因无一例外归结为“孩子起晚了”带孩子就诊非常辛苦,情有可原,但这导致儿科医生不能准时开诊,10点以前空等病人,10点以后,“过号”的家长扎堆就诊,影响了正常的预约就诊秩序,不仅损害了准时就诊患者的利益,也导致儿科医生几乎每天都要超时加班。广州日报记者获悉,有的医院的儿科采取迟到者需等候三至五人后再就诊,但有一些年轻家长自认委屈,强行插队,常常与医务人员发生争执。目前,有医院正在酝酿推行“过号作废”,希望通过此举来引导家长守规则,严格按照预约的时间段就医。外地患儿占用资源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外地患者多也是造成儿科资源紧张的原因之一,而且这些外地患者大多数病情比较重。广州多家医院儿科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的住院病人中,外地患者最少占了1/3。“首先是因为广州集中了全省绝大多数的儿科优质资源,基层医院解决不了的疑难杂症,家长只好往广州跑。其次一些农村边远地区家长的保健和健康常识比较落后,孩子在发病的早期没有得到及时,有些则是延误了治疗,结果病情越拖越严重。”急诊分级家长鼓噪去年以来,三甲综合医院停开儿科急诊的消息接二连三地传来。广州日报记者获悉,受人手紧张影响,广州有几家医院至今没有恢复儿科急诊。“实际上,儿科急诊接诊的孩子,真正属于急危重症范畴的不到三成。”黄医生表示,在停开儿科急诊的医院,属于急危重症的患儿到了医院,治疗没有受到影响,“停开急诊,挡住的是普通感冒发烧的孩子。”方建培指出,该院儿科急诊采取红、黄、绿、蓝分级,红色是需要马上处理的急危重症患者,黄色是病情较为严重、需要优先处理的患者,绿色则属于病情不严重、可以等候的患者,蓝色则排在最后。方建培说,以较为高发的儿童哮喘为例,如果急性发作,就会被列入黄级,优先就诊;而孩子病情稳定,只是临时需要到医院开药,则会根据当天急诊就诊情况,被列入绿级或者蓝级,通常要等医生处理完前面级别的病人才能接诊,高峰时段可能至少要等一两个小时。“列入蓝级的患儿,有不少属于家长下班才有空带来开药的普通疾病。”方建培说,孩子是家长的掌中宝,有些家长不理解,觉得自己等了那么久,“前面老是有病人来插队”,出于疼惜孩子的心理就会跟医务人员争吵。方建培说,医院会尽力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尽量为家长提供一些科普知识和改善就诊环境,也希望年轻家长能主动学习,了解疾病就诊的规律,体谅医务人员。严格限号保证质量儿科医生的紧缺,一旦遇到了流感、手足口等疾病的发病高峰期就会更加明显。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广州的三甲公立医院基本上都开设了24小时的儿科急诊服务,但一遇上流感高峰,所有医院儿科开足马力都难以应付人们的就诊需求。广医三院儿科的刘医生告诉记者,在今年春季的一次流感高峰期,他们每位出儿科急诊的医生一个班起码要看100多个患儿,“中间根本不敢喝水,因为没时间上厕所,一个班下来,嗓子都冒出烟来了。”这样的工作量,医疗质量怎么保障?广医二院儿科主任朱美华告诉记者,他们的对策是采取十分严格的限号措施,“一个专家门诊限27个号,这样才能保证每位患者有7~8分钟的问诊时间,除非十分特殊的情况,否则一般都不加号。”因为我们有很多患者都是反复的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的病人,“这些病一定要把原因搞清楚治疗效果才会好,而要弄清病因,就要预留充足的问诊时间。”数据广东差2000儿科医生广东省卫计委的统计表明,目前广东儿科医疗资源的现状不容乐观。全省儿科医疗卫生资源供给机构总体不足,专科医院缺乏,儿童专科医院全省仅有4所,三成以上综合医院未设立儿科。在儿科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上,目前全省儿科医师一共10208人,占医师总量的4.6%,每千0~14岁儿童拥有儿科医师0.53人。按照国家2020年每千儿童拥有儿科执业(助理)医师0.69名的目标值测算,广东省至少需要增加2000名儿科医师。但目前每年儿科专业研究生毕业人数仅为50人左右,再加上儿科医师流失严重,人员缺口相当大。另外,广东省儿科床位的占比也相对较低,目前每千名0~14岁儿童拥有儿科床位为1.93张,距离国家卫计委2020年每千儿童拥有儿科床位数2.2张的目标值存在约5000张的差距。去年6288万人次急诊儿科门急诊总量逐年增长,2015年达6288.7万人次,占全省诊疗总量8.0%,较上年增长1.9%,涨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8%)。儿科医师日均担负诊疗人次为24.5,远高于内科医师(11.3)、外科医师(6.3)和妇科医师(11.1)。儿科住院总量也在持续增长,全省去年医疗机构儿科出院量达175.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3%。值得注意的是,儿科住院病人具有费用低、用药少、时间短等特点。2015年儿科患者平均住院5.7床日,低于全省医院9.0床日的平均水平;人均住院费用4718.8元,低于全省医院10531.1元的平均水平。此外,目前儿童住院主要集中在少数经济发达城市二级以上的医疗机构,例如广州、深圳和东莞等地的大医院,以致这些地区的儿科服务资源更为紧张。相对于三甲大医院,一些基层医院,尤其是社区医院的儿科医生更为紧缺,以致很多可以在基层医疗机构解决的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也全部挤到了公立大医院的儿科或儿童专科医院治疗。出路完善市区救治网络广州市作为人口基数大、流动人口多的特大型城市,近年来年分娩量均在22万以上。新生宝宝不断增多,外加省内外寻求优质医疗资源到广州求诊的患儿,就诊量不断攀升,儿科医生如此缺乏,怎么办?记者从广州市卫计委了解到,早在三年前,为应对儿科资源不足,广州市就已实施母婴安康行动计划,构建新的区域危重孕产妇和儿童救治体系,从原来单一的市级重症救治中心模式,改变为市、区二级联动响应、专科专病对口转诊的模式。目前,市级危重症儿童救治机构由原来的1家增为4家,区级机构由原来的5家增为8家,力求使全市重症救治机构的数量、空间布局、服务能力与区域服务量、救治任务相匹配。孩子一生病,很多家长就会带着往大医院跑。造成市区大医院儿科门诊、急诊“挤破头”,而基层就诊却冷冷清清。要解决这一问题,提升基层医院的儿科服务能力势在必行。为此,广州市建立起城市大医院对口帮扶基层医疗机构的产儿科的工作机制,培训产儿科等医护人员近6000名。同时由市、区两级财政累计投入近3400万元,开展基层助产机构产科、儿科紧急救治基本设备配置及基层助产机构儿科专科建设项目。截至去年年底,已有63所基层助产机构开始产科、新生儿科紧急救治基本设备配置,共配置设备757台。已有25所政府举办的基层助产机构开展儿科建设米乐m6,共配置设备370台。优化整合多措并举今年,为应对全面二孩政策带来的生育高峰、解决儿科医生缺乏等问题,广州市启动新一轮母婴安康行动计划,除继续实施上述措施之外,还将优化整合产科儿科的资源布局,推动新建妇女儿童医院或改扩建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挖掘综合医院儿科潜力,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儿童医院,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另外,广州还将依托广州医科大学等医学院校增设儿科专业,启动儿科等紧缺医疗卫生人才建设专项计划,稳定并充实妇幼医疗保健人才队伍,并探索建立基于床位对儿科进行专项补助的补偿机制,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保障人员待遇。而在引导就诊方面,广州市卫计委将推进儿科分级诊疗,试点儿科医联体,让孩子有小病在家门口就能看得上,有需要的也能及时转诊到上一级的医疗机构得到有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