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科医生告急 平均2300名儿童配1位儿科医生米乐m6
栏目:行业资讯 发布时间:2023-05-24
 米乐m6中国儿科医生告急 ,全国紧缺20万 ,平均2300名儿童才配备1位儿科医生,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2015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每1千名儿童只有0.43位儿科医生,也就是说每2300名儿童患者才配备1位儿科医生。从全国来看,河南最为严重,平均每5000名儿童才有一个医生,直接导致河南很多医院人满为患。  护士:一天下来,整个候诊区大概借贷了1500-2000人

  米乐m6中国儿科医生告急 ,全国紧缺20万 ,平均2300名儿童才配备1位儿科医生,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2015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每1千名儿童只有0.43位儿科医生,也就是说每2300名儿童患者才配备1位儿科医生。从全国来看,河南最为严重,平均每5000名儿童才有一个医生,直接导致河南很多医院人满为患。

  护士:一天下来,整个候诊区大概借贷了1500-2000人次流量,9个专家站每天都是排的满满的。

中国儿科医生告急 平均2300名儿童配1位儿科医生米乐m6(图1)

  【中国儿科医生告急 全国紧缺20万】医生:晚上12点以前都没离开过病房,只有三个急诊医生,轮班倒,三天一个夜班,三天一个夜班,从下午17:30到早上8点,整个夜基本不睡觉,100多个病人。根本不敢休假,我当科主任这么多年,公休从来没休过。

  儿科医生短缺不仅发生在经济欠发达或者出生人口密集城市,一线城市同样步履维艰。比如,上海市新华医院入冬后,接诊增加近20%,无奈贴出告示:“儿科急诊内科等候时间需要6小时,有高烧的小朋友请先服用退烧药”。

中国儿科医生告急 平均2300名儿童配1位儿科医生米乐m6(图2)

  而在广州,一家三甲医院告知,因儿科医生严重短缺,被迫限制急诊儿科服务,只收治危重患儿;南京一家三甲医院的儿科也宣布停诊,原因是唯一一名儿科医生病休假。

  其实,儿科医生短缺并非最近才发生,原因也不复杂,按照很多医生自己的话说,儿科医生之所以招不来,就是因为工作高负荷、高风险、低待遇。

  医生1:儿科医生要求比较高,很多孩子不能完整表达,不会说话,经常形容为“哑科”。

  医生3:招不到儿科医生,每年我们期望招50个左右,但是往往实现的大概也就30%左右。

  此外,儿科医生的减少也与我国招生政策有关,儿科本科专业从1983年开始设立,但是,在1998年全国专业大调整中,被合并进了其他专业。为此,国家卫计委最新通知,今年将为院前急救和儿科岗位人员开展相关专业内容的加分考试。不过,这会不会变相降低儿科医师执业门槛?也引发了部分家长担忧。

中国儿科医生告急 平均2300名儿童配1位儿科医生米乐m6(图3)

  如何缓解儿童看病难的问题,不少医院也在探索,比如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联合另外9家医院,组建医院联合体。一方面,下派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优质医学专家到非专科医院培养儿科医生,另一方面,起到分诊转诊作用,最大化利用起现有儿科资源,或许值得借鉴。

  儿医严重短缺,谁来给孩子看病 儿科医生短缺早非新闻,原因也不复杂,即“两高一低”:高负荷、高风险、低待遇。无论如何,提高儿科医生的吸引力,已迫在眉睫,不容丝毫延宕和麻痹。

  上海市新华医院(一家知名儿科医院)入冬两周来,接诊增加近20%,无奈贴出告示“儿科急诊内科等候时间需要6小时,有高烧的小朋友请先服用美林(一种退烧药)”。伴随儿科就诊爆满一同呈现在公众面前的,是儿科医生的紧缺问题,尽管各家医院儿科医生“连轴转”地接诊,儿科医生还是不够用。据了解,全国儿科医生缺口达20多万。

  年鉴》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每千名儿童只有0.43位儿科医生,而在美国,这一数字为1.46位。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即将施行,这意味着儿科现状将雪上加霜,儿科医生将越来越不够用。

中国儿科医生告急 平均2300名儿童配1位儿科医生米乐m6(图4)

  儿科医生不够用,将出现什么结果?一些医院将只收治危重患儿,儿科宣布停诊,或将变为常态。前不久,广州一家三甲医院发布告知,因儿科医生严重短缺而被迫限制急诊儿科服务,仅收治危重患儿;南京一家三甲医院的儿科也宣布停诊,原因是唯一一名儿科医生休病假。有人惊呼:再不关注儿科医生短缺问题,将来就没人给孩子看病了。这绝非危言耸听。

  儿科医生短缺早非新闻,原因也不复杂,即“两高一低”:高负荷、高风险、低待遇。由于这些状况迟迟无法改观,导致高校儿科专业吸引力下降,再加上儿科医生流失严重,儿科人才青黄不接,难以为继。问题不难发现,关键是如何对症下药。儿科医生待遇低,是因为儿童用药简单、量少,很少拍片检查,而医生奖金的主要构成却是药费和检查费。看来,如果不从机制上开刀,儿科医生的待遇就不可能提高。

  至于儿科医生风险大,与特定现实有关。一方面,独生子女多,有时几代单传,孩子生病,全家陪诊,给医生施压,以至于有医生感叹,我们不仅给小孩看病,也是在为家长看“病”。那些为人父母者能否多理解一下医生?

  另一方面,由于患儿不会说话,或者缺乏表达能力,不可能准确表达自身不适(儿科常被称为“哑科”),使得医生只能依靠经验诊断病情,再加上孩子疾病往往来得急、变化快,造成儿科医生风险高。对此,家长应多体谅,院方也需努力,比如通过会诊避免误诊,实现确诊。

  我曾看到一篇报道称,在日本,小孩看病一般只去小诊所,不去大医院,很少用抗生素,收费低廉。据统计米乐m6,日本的综合性大医院除急诊外,一般不接受没有基层医生出具介绍信的患儿。这就保证了99%以上的初诊是在小诊所完成的。我们也许不必全盘复制这种做法,但可借鉴一二,当然,前提是小诊所、社区医院有一定量的儿科医生。

  儿科医生严重短缺,谁给孩子看病?前不久,国家卫计委下发通知,提出为缓解院前急救和儿科岗位专业人员匮乏的现状,今年起对这两个岗位的专业人员开展相关专业内容的加分考试。消息传出,有人担心这是变相降低儿科医师的执业门槛。国家卫计委实属无奈,不这么做,又有何良策?无论如何,提高儿科医生的吸引力,已迫在眉睫,不容丝毫延宕和麻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