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乐m6儿科看病难儿科医生“职业荒”
栏目:行业资讯 发布时间:2023-03-27
 米乐m6经过几个月的思想斗争,张琴(化名)最终下定决心调离现有岗位。  年近40岁的张琴是我区某医院儿科的一名医生,对她来说,“调离”这个想法其实早已有之。“只是一直没下定决心,毕竟干了这么多年。可是说实话,我是真感觉有些累了,有些支撑不住了。”张琴的语气里充斥着一丝不舍。  “我这样算不算是个逃兵?”张琴这样调侃。可在张琴同是学医的同学以及朋友家人看来,这个决定早就该下了。  我们可以先看一

  米乐m6经过几个月的思想斗争,张琴(化名)最终下定决心调离现有岗位。

  年近40岁的张琴是我区某医院儿科的一名医生,对她来说,“调离”这个想法其实早已有之。“只是一直没下定决心,毕竟干了这么多年。可是说实话,我是真感觉有些累了,有些支撑不住了。”张琴的语气里充斥着一丝不舍。

  “我这样算不算是个逃兵?”张琴这样调侃。可在张琴同是学医的同学以及朋友家人看来,这个决定早就该下了。

  我们可以先看一组数据:根据国家卫计委公布的数据,我国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医师1.82人,但在儿童患者中每千人拥有的儿科医生仅有0.43人,差距十分明显。另外,根据中国医师协会的统计,目前全国在职儿科医生有11万人左右,我国儿科医生缺口约在20万人。而在内蒙古地区,每千名儿童拥有的儿科医生仅为0.17名,儿科医生的缺口约有近5000名。医患供需矛盾日益加剧。

  由此也引出来了最现实的问题一方面是随着全面二孩时代的到来,逐年增加的新生儿;一方面则是越来越大的供需缺口。怎么办?为什么会出现儿科医生“职业荒”?如何才能让这一职业重获吸引力?

  前几天,市民张琦的孩子高烧一直不退。“孩子还不满一周岁,上午去了内蒙古妇幼保健院却发现根本挂不上号。”无奈之下,张琦只得去其他综合医院儿科就诊。综合医院看病的患儿也不少,张琦夫妻只能抱着孩子在医院的楼道里焦急地等待。

  儿科看病有多难?采访中记者发现,在我区几家三甲医院,每天前来就诊的患儿非常多,尽管医院采取了微信、网络预约挂号等多种办法,可还是有家长带着孩子要花几个小时排队看病。

  “如果到了儿童疾病高发的季节,估计号都挂不上,医院不仅要接待我市本地患儿,还要接待来自全区各地的患儿,接诊量惊人,超载运行已成为医院儿科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区某三甲医院挂号处工作人员这样对记者说。

  孩子此起彼伏的哭声、家长连珠炮一样焦急地提问,让儿童诊室里从早到晚沸腾着至少有80分贝的噪音儿童看病难让人揪心,但就在家长们怕委屈了孩子,担心、抱怨医生的同时,医生们也是一肚子的苦水无处倾诉。

  “医生一般是7时40分上班,好多家长为了给孩子找个好医生,不到7时就来排队。一开诊,医生、护士就进入连轴转的状态。一名医生一天能看七八十人,工作量可想而知。”内蒙古人民医院儿科门诊分诊台一名护士这样对记者说。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每到看病高峰期间,不仅家长孩子辛苦,怨声载道,儿科的医生们也是加班连轴转,苦不堪言。“每到季节转换、气温突变的时候,医生、护士忙得都抬不起头来,不断加号和延长工作时间,仍有看不完的病人。”内蒙古妇幼保健院儿内科副主任张玉玲说,她们科室只有30多名医生,而每天的门诊量却有几百人,工作量大,医生不够用,每到节假日更是儿科医生最忙碌的时候,亲朋好友聚会根本没有时间参加,因为人手少。“你请假了,这摊工作就得搁置。”张玉玲说。

  内蒙古人民医院儿科一名医生也向记者坦言,“出门诊的时候,我们不敢轻易喝水,实在渴得不行了就抿两口,不然忙起来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各大医院的儿科,除了门诊处忙碌,住院处床位更是紧张。“床位不足可以解决,更大的问题是没有医生。儿科如今陷入一个困局病人越来越多,医生却越来越少。”内蒙古人民医院儿科主任朱华告诉记者,“不能按点下班是常事,我们不能拒绝任何患者的就医权利,每天看近百个患儿,哪个医生也吃不消。儿科医生不能按点吃午饭,不能午休的现象十分普遍。医生们还要轮流值夜班,一晚上要照料100多个孩子。”

  “按数据显示,在内蒙古地区,每千名儿童拥有的儿科医生仅为0.17名,儿科医生荒最为严重。”市政协委员、市第一医院副院长李银凤在今年的两会上就提出了解决儿科医生短缺的问题。“儿科医生的整体缺编,以及内部人才层次结构的不合理,导致儿科医生超负荷工作,而儿童看病依然难。”李银凤说。

  与人数短缺形成对比的,还有繁重的诊疗任务。“下班最早也得12时30分。”朱华告诉记者,“儿科医生加班加点是常事,每次坐诊都跟打仗一样,每次出诊看40多个患者是少的,高峰期经常要看到60到80人。由于孩子小,看病难度大,每个病人耗时也长,工作强度非常大。”

  “儿科医生和儿科床位的供需矛盾非常突出,若没有足够的儿科医生,仅靠扩充床位数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一位从业多年的儿科医生直言。

  “儿科专业医生紧缺,原因无非两个来源少、走得多。”一位儿科医生表示,“人才的来源有两类,一类是专业定向培养,另一类是相关专业的补充调剂。医学人才的来源相对单一,儿科人才更为特殊,受学术兴趣、社会认可度、生存压力、发展空间的影响,选择成为儿科医生的人就很少。”

  这位儿科医生告诉记者,当年毕业的时候,同届同学中,只有她和另一个同学选择当儿科医生,“现在同学聚会,就我们俩的发展境况最差,除了受刺激没别的。”

  “近年来,儿科医生数量骤减,已经呈现出青黄不接之势。优秀的年轻儿科医生越来越少,研究生选择儿科方向的更少,还有一大批学习儿科的毕业生,一毕业就转到其他专业。”采访中,李银凤对儿科人才流失表示担忧。

  “金眼科,银外科,哭哭啼啼小儿科”是很多医院里流行的顺口溜,而这句话也形象地解释了医生们不愿意选择儿科的原因之一。

  “儿科患者病情复杂、变化快,一旦病情加重就会危及生命,而患者年龄小、无法清楚表达,使得医生需凭借经验诊疗,被称为哑医,造成医生身心压力很大。”朱华告诉记者,孩子身体不适时,父母第一选择往往是送医,直接增加了儿科的工作量。而且,我国儿童多为独生子女,送医时陪护人员多,儿科诊室内经常人满为患,医务人员在接诊过程中,经常会被家长抱怨,做出不信任的举动。遭误解、受委屈,成了儿科医生的“家常便饭”。

  然而,与如此高难度工作相对的,却不是高水平的薪酬。调查显示,儿科医生的薪酬不到成人同类科室的一半。原因很简单,儿童用药量少,有好技术却“卖”不出好价。一位儿科医生告诉记者,很多技术服务收费项目儿童的价格只是成人的50%左右,儿科医生的收入水平自然就低了。

  “为什么缺?三个字:累、烦、穷。”这位儿科医生自嘲:就业首选综合医院,再选社区医院,最后考虑儿科,而去了儿科的想改行。

  “以内蒙古人民医院儿科为例,现有开放床位170张(不算加床),但仅有40多名医生。”朱华也认为,儿科专业的特殊性以及压力大、风险高、待遇低等是儿科医生短缺的主要原因。“据不完全统计,我区30岁以下具有儿科医生资格的不足50人,不足4045岁的儿科医生数量的1/10。未来10年,我区将有330多名5060岁的儿科医生退休,届时3040岁的儿科医生即儿科临床技术骨干将严重短缺。”朱华说。

  是什么造成儿科医生如此短缺呢?“儿科学专业取消,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今天儿科医生短缺的局面。”内蒙古医科大学一位教授认为,这与当年取消儿科专业有一定的关系。

  据了解,儿科本科专业从1983年设立,为了拓宽专业面,米乐m61998年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调整中,将儿科专业作为调整专业,于1999年起停止招生。随后,国内儿科医生的摇篮纷纷关闭。人才供应不足又在一定程度上恶化了儿科医生的短缺。这位教授直言,尽管目前很多学校已经开始恢复儿科专业本科的招生,但是由于医生培养的周期性较长的原因,对于缓解儿科医生短缺这一现状,依旧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十几年的欠账在短期内难以偿还。”

  采访中记者也了解到,目前我国儿科医师的主要来源是临床医学专业的毕业生和儿科学专业的研究生,但儿科医师培训制度和体系并不完善。

  “当年报考医学院时,先报医疗专业,如果报不上再报儿科专业。儿科的就业面相对较窄,毕业后只能从事儿科内科、儿科外科或者传染病方向的工作。后来儿科取消与妇幼合并,但是方向不一样,儿科面向的是临床,但是妇幼面向的是管理。”我市一位已从业多年的儿科医生告诉记者,由于儿科医生要长时间面对儿童患者需要足够善良、细心、耐心、爱心还要有童心,再加上工作较忙,没有时间和精力放在其他方面。同时,相对于大内科、外科等科室,儿科在科研方面也不容易出成果。

  此外,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最让儿科医生纠结的还有医疗纠纷。“相比其他专科,儿科的诊疗风险更大一些,医生稍有疏忽就可能引发激烈的医患纠纷。”内蒙古妇幼保健院儿内科护士长李宜新告诉记者,在儿科,医护人员被患者家属打骂的情况屡见不鲜,护士扎不进针、孩子的病情发生变化,都有可能成为医护人员挨打挨骂的原因,“给小孩输液和给大人输液有所不同,如果没能一针见血,很容易遭到患儿家长的责骂,严重的可能还会动起手来。”

  而据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的数据显示,平均每年每家医院都有两名儿科医师离开岗位,儿科医生的离职率比其他科室高出许多。

  “造成儿科医生短缺的原因,除了压力大、收入低、取消儿科专业本科招生等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不管大病、小病,患儿家长都愿意带着孩子到大城市、大医院看病。”朱华表示。

  “解决儿科医生短缺问题已经迫在眉睫。”不少儿科老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发出这样的呼声。

  据市卫计委统计,按照我市24家助产机构2013年2015年每年出生人口推算, 2016年加之羊年后生育堆积,我市将出生4.2万人,2017年以后每年将出生3.9万人左右;而与之相对应的则是,截至2015年底,内蒙古儿科注册医师(助理医师)仅3960人。

  怎样缓解儿科医生短缺的现状?“医改启动后,自治区和呼市相关部门都在加强儿科建设,政府也在不断加大硬件建设。”朱华则希望相关部门还能在软件上、人力资源上加大支持力度,留住更多优秀的、有能力的儿科医务工作者。

  “提高儿科待遇,对儿科医生在工资、晋升、深造上进行政策倾斜。”李银凤建议,一方面是医学院校要加大对儿科医生的培养,同时更重要的是稳定好现有的儿科医生队伍,特别是要给予儿科等创收能力较弱的科室一些倾斜,提高基层儿科医生的待遇,“让他们能安心地为孩子看病。”

  “儿科医生紧缺,反映出医疗体制改革中的深层次问题:一方面,我国现有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在配置医疗卫生资源上还存在问题;另一方面,需要政府考虑儿科医生这一职业的特点,对壮大儿科医生队伍、提高儿科医疗水平给予政策扶持。”内蒙古大学教授何生海指出。

  就在今年2月,教育部将儿科专业化教育前移,力争到2020年每省(区、市)至少有一所高校举办儿科学本科层次专业教育,同时要求38所高水平的医学院校增加研究生儿科专业招生数量。

  这无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但朱华认为人才培养还有一个过程,当务之急需要考虑的是如何进一步释放儿科医生的活力,加强儿科基本常识的普及,让家长学会预防疾病、处理小病等。“目前,仅仅提高现有儿科医生的待遇还不够。”在朱华看来,由于这些年儿科萎缩,现有儿科医生主要集中在三甲医院,社区、二级医院的力量有待开发。“我们还要进一步探索儿科同质化,提高社区、二级医院的医生儿科诊治水平,让家长放心去下级医院看病。”朱华说。

  “因为检查少、开药少,儿科医生收入少,医院也认为儿科是不赚钱的科室,不愿意开设。”一位曾长期在我市医疗系统工作的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人士表示,政府、医院应从不同方面对儿科加大扶持力度,薪酬上予以倾斜。“不能说儿科不赚钱就关了儿科,医院也不能光以经济效益为指挥棒。”在这位人士看来,与鼓励“新兵”加盟同等重要的是稳住现有儿科医生的心。

  李银凤则认为,医院儿科医生短缺,造成了很多问题。她建议通过增加医院的编制,来缓解医院人才短缺的现状,如通过点招、引进等途径,招聘所需要的人才,简化审批流程,缩短办理人事手续的时间,按照编制床位数对医院进行岗位设置,或者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不受医院现有编制数的限制,结合引进人才在原单位的受聘待遇情况,使用特设岗位进行聘任。

  而记者也了解到,从国家到自治区再到我市,正在积极采取综合措施解决儿科资源短缺的问题。记者从市卫计委了解到,呼和浩特市将继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增加儿科医疗资源的供给。前不久,我市实行新的医疗服务价格收费标准,就是为了体现医疗技术服务的价值,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造成儿科医生紧缺的根本原因是在于儿科医生工作长期超负荷、风险高、待遇低。如果不从根本上打破这些制约瓶颈,即使招收再多的儿科学本科生,也只能短期有效。”朱华认为,从这个意义上说,解决儿科医生的紧缺问题,更需要在结构改革上下功夫,要对儿科医生面临的执业环境和收入待遇进行综合性改革。

  “不培养,儿科就是无源之水,但是培养出来的儿科人才,是否会选择儿科专业工作,还要看绩效考核制度、晋升制度及社会认可程度是否有足够的吸引力。”采访中许多业内人士这样认为。

  但可喜的是,随着医改的逐步深入,我们已经看到破局的步伐,也期待着改变一点点发生。(记者刘军文/图)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