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乐m6《儿科护理学》重点知识汇总
栏目:行业资讯 发布时间:2023-07-20
 米乐m61.儿童年龄分期: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  5.儿童免疫的特点?答: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防御能力差。新生儿虽可从母体获得IgG,但3~5个月后逐渐下降;而自行合成IgG的能力一般要到6~7岁时才达到成人水平;母体IgM不能通过胎盘,故新生儿血清IgM浓度低,易患革兰阴性菌感染;婴幼儿期SIgA也缺乏,易患呼吸道及胃肠道感染。故护理中应特别注意消

  米乐m61.儿童年龄分期: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

  5.儿童免疫的特点?答: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防御能力差。新生儿虽可从母体获得IgG,但3~5个月后逐渐下降;而自行合成IgG的能力一般要到6~7岁时才达到成人水平;母体IgM不能通过胎盘,故新生儿血清IgM浓度低,易患革兰阴性菌感染;婴幼儿期SIgA也缺乏,易患呼吸道及胃肠道感染。故护理中应特别注意消毒隔离以预防感染。非特异免疫不足:如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差;胃酸杀菌力弱,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差等。

  7.生长发育的顺序性: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或规律。

  8.生理性体重下降:新生儿在生后数天内,由于摄入不足,胎粪及水分的排除,可导致体重暂时性下降,一般下降原有体重的3%~9%,多在3~4日达到最低点,以后逐渐回升,至第7~10日恢复到出生时的水平,称生理性体重下降。

  (5)生长曲线.前囟:为顶骨和额骨边缘形成的菱形间隙,其对边中点连线cm,后随颅骨发育而增大,6个月后逐渐骨化而变小,1~1.5岁时闭合,最迟不超过2岁。

  15.后囟:为顶骨与枕骨边缘形成的三角形间隙,出生时即已很小或已闭合,最迟出生后6-8周闭合。

  16.前囟早闭.头围小提示脑发育不良,小头畸形;前囟迟闭.过大见于佝偻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前囟张力增加常示颅内压增高,而前囟凹陷则见于极度消瘦或脱水者。

  19.性发育延迟:女孩在14岁以后,男孩16岁以后无第二性征出现,为性发育延迟。

  20.脊髓下端在胎儿时位于第2腰椎下缘,4岁时上移至第1腰椎,做腰椎穿刺时应注意。

  21.知觉发育:1岁末开始有空间和时间知觉的萌芽;3岁能辨上下;4岁能辨前后;5岁开始辨别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4-5岁时已有时间的概念,5-6岁时逐渐掌握周内时序.四季等。

  22.主动免疫:是指给易感者接种特异性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力。

  23.被动免疫:未接受主动免疫的易感者在接触传染源后,被给予相应的抗体,而立即会的免疫力,称之为被动免疫。

  25、鹅口疮:为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的口腔黏膜表面出现白色或灰白色乳凝块样小点或

  小片状物,可逐渐融合成大片,不易拭去,若强行擦拭剥离后,局部粘膜潮红、粗糙、可有溢血,又名雪口病。

  26、疱疹性咽峡炎:由单纯疱疹病毒I型感染所致,多见于婴幼儿,无明显季节性,传染性强,可在集体托幼机构引起小流行。

  27、溃疡性口炎:主要由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或大肠埃希菌等引起,多见于婴幼儿,常发生于感染、长期腹泻等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口腔不洁更有利于细菌繁殖而致病。

  28、婴幼儿腹泻:或称腹泻病,是指由多种病原,多种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严重者可引起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紊乱。

  29、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个月以内的婴儿,外观虚胖,常有湿疹,表现为生后不久即出现腹泻,但除大便次数增多外,无其他症状,食欲好,不影响生长发育,添加换乳期食物后,大便即逐渐转为正常。

  30、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俗称感冒,主要是指鼻、鼻咽和咽部的急性感染。

  31、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多见于新生儿及婴幼儿,冬春季多发,病原体可由呼吸道侵入或经血行播散入肺,金葡菌能产生多种毒素与酶,使肺部发生广泛性出血、坏死和多发性小脓肿,并可引起迁延化脓性病变。

  32、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是一组不同病因所致的感染后免疫反应引起的急性弥漫性肾小球炎性病变,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多有前驱感染,血尿、水肿、蛋白尿和高血压。

  34、泌尿道感染:是指病原体直接侵入尿路,在尿液中生长繁殖,并侵犯尿路粘膜或组织而引起损伤。

  36、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缺乏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因先天性或者遗传因素引起甲状腺发育障碍、激素合成障碍、分泌减少,导致患儿生长障碍,智能落后,又称为克汀病或呆小病。

  37、原发型肺结核:为结核杆菌初次进入肺部后发生的原发感染,是儿童肺结核的主要类型,

  表现部分患儿可出现(皮肤过敏症状)眼疱疹性结膜炎、皮肤结节性红斑及多发性一过性关节炎

  (1)环境准备:接种场所光线明亮,空气新鲜,温度适宜;接种及急救物品摆放有序。

  (2)心里准备:做好解释.宣传工作,消除家长和儿童的紧张.恐惧心里;接种不宜空腹进行。

  (4)严格执行免疫程序:掌握接种的剂量.次数.间隔时间和不同疫苗的联合免疫方案。及时记录及预约,交代接种后的注意事项及处理措施。

  (5)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及无菌操作原则:接种活疫苗时,只用70%~75%乙醇消毒;抽吸后如有剩余药液放置不能超过2小时;结婚走过后剩余活疫苗应烧毁,

  (2)脂类:脂肪所提供的能量占婴儿摄入总能量的45%(35%~50~),年长儿为25%~30%.

  答:脂溶性(维生素ADEK)可储存于体内,无须每日供给,因其排泄较慢,缺乏时症状出现较迟,过量易中毒;水溶性(维生素B族和C)易溶于水,从尿中排泄迅速,不易在体内储存,必须每日供给,若体内缺乏可迅速出现相应症状,但过量常不易发生中毒。

  (1)母乳中不仅含有适合婴儿消化且比例适宜的营养素,还具有多种免疫物质,可增强婴儿的抗病能力。

  (6)连续哺乳6个月以上还可使乳母孕期贮备的脂肪消耗,促使乳母体型恢复至孕前状态。

  8、重视急诊五要素:人.医疗技术.药品.仪器设备和时间是急诊抢救的五要素,其中人其主要作用。种麻疹疫苗前1个月及接种后2周避免使用胎盘球蛋白.丙种球蛋白制剂。

  12、围生期:是指围绕分娩前后的一段特定时期,期间的胎儿和新生儿称围生期。

  13、小于胎龄儿:指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的第10百分位一下的新生儿。

  15、适中温度:系指能维持正常体核及皮肤温度的最适宜的环境温度,在此温度下身体耗氧量最少,蒸发散热量最少,新陈代谢最低。

  16、呼吸暂停:呼吸停止时间达15~20秒,或虽不到15秒,但伴有心率减慢(100次/分)并出现发绀及四肢肌张力的下降称呼吸暂停。

  (1)孕母因素:孕母患有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脏病,严重贫血及肺部疾患等;孕母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母吸毒.吸烟;孕母年龄大于35岁或下于16岁等。

  (2)胎盘和脐带因素: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盘老化等;脐带受压.打结绕颈等。

  (3)分娩因素:难产,手术产如高位产钳;产程中药物(镇静剂.麻醉剂.催产药)使用不当等。

  (4)胎儿因素: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巨大儿;先天畸形如呼吸道畸形;羊水或胎粪吸入气道;胎儿宫内感染所致神经系统受损等。

  18、复苏的方案:A:清理呼吸道;B简历呼吸,增加通气;C维持争产循环,保证足够心搏出量;D药物治疗E评价和环境(温度)。其中ABC三步最为重要,A是根本,B是关键,评价和保温贯穿于整个复苏过程。

  ④右向左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等。其中围生期窒息是引起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主要原因。

  (1)轻度:主要表现为兴奋激惹,肢体及下颏可出现颤动,吸吮反射正常,拥抱反射活跃,肌张力正常,呼吸平稳,前囟平,一般不出现惊厥。

  (2)中度:表现为嗜睡.反应迟钝,肌张力减低,肢体自发动作减少,可出现惊厥。

  (3)重度:意识不清,常处于昏迷状态,肌张力低下,肢体自发动作消失,惊厥频繁,反复呼吸暂停,前囟张力高,拥抱反射.吸吮反射消失,瞳孔不等大或瞳孔放大,对光反应差,心率减慢。

  23、亚低温护理治疗:采用人工诱导方法将体温下降2-4℃,减少脑组织的基础代谢米乐m6,保护神经细胞。

  (3)其他:不适当地输注高渗液体,频繁吸引和气胸等均可使血压急剧上升引致脑血流变化而造成颅内出血。

  26、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又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系指出生后不久即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青紫、呼气性、吸气性三凹征和呼吸衰竭。主要见于早产儿,因肺表面活性物质不足导致进行性肺不张。

  27、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表现:出生时心跳、呼吸亦可完全正常。一般出生后立即开始或在6小时内逐渐出现呼吸困难、青紫,伴呼气性、吸气性三凹征,并进行性加重。胸腹呼吸动作不协调,呼吸由快转慢、不规则或呼吸暂停,青紫明显。经急救后呼吸可好转,但过后又复发,常呈原发性发作,程度渐次加重,持续时间延长,发作间隔缩短。体温不稳定,往往不升。死亡多发生在出生后48小时内。部分病例经治疗病情渐渐缓解,病程如能超过72小时,肺成熟度增加,则多数患儿能逐渐康复。

  28、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常见护理诊断/问题:1.自主呼吸障碍:与PS交换受损:与肺泡缺乏PS.肺泡萎陷及肺透明膜形成有关。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摄入量不足有关。4.有感染的危险:与抵抗力降低有关。

  (1)保持呼吸道通畅:正确,头稍后仰,使气道伸直。及时清除口.鼻咽部分泌物,分泌物黏稠时给予雾化吸入后吸痰。

  (3)保暖:环境温度维持在22~24℃,肤温在36~36.5℃,相对湿度在55%~60%,减少水分耗氧。

  (5)预防感染:因为NRDS的患儿多为早产儿,住院时间长,抵抗力较低,极易发生院内感染,做好各项消毒隔离工作。

  (6)健康教育:让家属了解治疗过程和进展,取得最佳配合,教会父母居家照顾的相关知识,为患儿后得到良好的照顾打下基础。

  31、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特点?答: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约50%~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于生后2~3天内出现黄疸,4~5天达到高峰;一般情况良好,足月儿在2周内消退,早产儿可延到3~4周。

  33、新生儿溶血病:是指母婴血型不合,母血中血型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循环,发生同种免疫反应导致胎儿.新生儿红细胞破坏而引起的溶血。

  36、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答:无特征性表现。出生7天内出现症状称为早发型败血症;7天以后出现者为迟发型败血症。早期表现为精神不佳.食欲不佳.哭声弱.体温异常等,转而发展为精神萎靡.嗜睡.不吃.不哭.不动.面色欠佳及出现病理性黄疸.呼吸异常。少数严重者很快发展循环衰竭.呼吸衰竭.DIC.中毒性麻痹.酸碱平衡紊乱和胆红素脑病。常并发化脓性脑膜炎。

  38、.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能量和(或)蛋白质长期摄入不足,不能维持正常新陈代谢而导致自身组织消耗的营养缺乏性疾病。

  41、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不仅仅反应灵敏且受其他因素影响较小,是诊断蛋白质营养不良的较好指标。

  41、儿童单纯性肥胖:是由于长期能量摄入超过人体的消耗,使体内脂肪过度积聚.体重超过一定范围的一种营养障碍性疾病。

  42、肥胖-换气不良综合征:严重肥胖者可因脂肪过度堆积而限制胸廓扩展及膈肌运动,导致肺通气不良,引起低氧血症.红细胞增多.发绀.严重时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甚至死亡。

  43、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1.围生期维生素D不足2.日光照射不足3.生长速度快,需要增加4.维生素D摄入不足5.疾病及药物影响。

  44、郝氏沟:膈肌附着部位的肋骨长期受膈肌牵拉而内陷,形成一条沿肋骨走向的横沟称为郝氏沟。

  45、漏斗胸:第7.8.9肋骨与胸骨相连处软化内陷,致胸骨柄前突,形成鸡胸,如胸骨剑突部内陷,可形成漏斗胸。

  46、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健康教育?答:给孕妇及患儿父母讲述有关疾病的预防.护理知识,鼓励孕妇多进行户外活动,选择富含维生素D.钙.磷和蛋白质的食物;新生儿出生2周后每日给予维生素D400~800IU;对于处于生长发育高峰的婴儿更应该加强户外活动,给予以预防量维生素D和钙剂,并及时引入换乳期食物。在预防用药的同时,告知家长避免过量服用,注意观察有无维生素D中毒的表现。

  (1)新生儿体温调节与皮下脂肪组成特点 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不足,其特点是:

  ③能量贮备少,产热不足,尤以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和小于胎龄儿更为明显、以棕色脂肪组织的化学产热方式为主,缺乏寒战等物理产热方式。因此,新生儿期易发生低体温。 新生儿皮下脂肪组织的饱和脂肪酸多,且比未饱和脂肪酸多,前者熔点高,当受寒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降低时,皮脂容易发生硬化、出现硬肿症。

  (2)寒冷损伤 寒冷环境或保温不当可使新生儿失热增加,当产热不敷失热时,体温随即下降,继而引起外周小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量减少,出现肢端发冷和微循环障碍,更进一步引起心功能低下表现。低体温和低环境温度访导致缺氧、各种能量代谢紊乱和代谢性酸中毒,严重时发生多器官功能损坏。

  (3)其他 新生儿严重感染(肺炎、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等)、早产、颅内出血和红细胞增多症等时,也易发生体温调节和能量代谢紊乱,出现低体温和硬肿。

  (1) 低体温:体核湿度(肛门内5Cm处温度)常降至35℃ ,重症30℃。低体温早期,棕色脂肪代偿产热良好时,腋温-肛温差值(腋-肛温差)为正值或0;重症、或病程长,能量贮备耗竭时,腋-肛温差变为负值。

  (2)硬肿 由皮脂硬化和水肿所形成,其特点为皮肤硬肿,紧贴皮下组织,不能移动,有水肿者压之有轻度凹陷。硬肿发生顺序是:小腿→大腿外侧→整个下肢→臀部→面颊→上肢→全身。硬肿范围可按:头颈部20%;双上肢18%;前胸及腹部14%;背及腰骶部14%;臀部8%;双下肢26%计算。

  (3)多器官功能损害 早期常有心音低钝、心率缓慢、微循环障碍表现;严重时可呈现休克、DIC、急性肾衰竭和肺出血等多器官衰竭(MOF)表现。

  分度肛温腋-肛温差硬肿范围全身情况及器官功能改变轻度≥35℃020%无明显改变中度35℃≤020%~50%反应差,功能明显低下重度30℃050%休克,DIC,肺出血,急性肾衰竭

  (1)若肛温30℃,Ta-r≥0,提示体温虽低,但棕色脂肪产热较好,此时继而通过减少算热使体温回升。将患儿置于已预热至中性温度的暖箱中,一般在6-12小时内恢复正常体温。

  (2)当肛温30℃时,一般均应将患儿置于箱温比肛温高1~2℃的暖箱中进行外加热。每小时提高箱温1~1.5℃,箱温不超过34℃,在12~24小时内恢复正常体温。

  (3)如无上述条件,可采用温水浴.热水袋.电热毯或母亲怀抱等方式复温,但要防止烫伤。

  (4)监测:持续动态心电监护,同时观察患儿的面色、反应、末梢循环情况,总结 24 h 出入液量。

  52、.补液种类:低渗脱水补给2/3张液体,等渗性脱水补给1/2张液体,高渗性脱水补给1/3~1/5张液体。

  53、继续损失量:常用1/3~1/2张液体,此部分损失连同生理需要量于补完累积损失量后12~16小时均勺滴入,越每小时5ml/kg。

  (1)不同时期,表现不同:早期:胎动增加,胎心率加快≥ 160次/分。晚期:胎动减少或消失,胎心率减慢100或停搏, 胎粪排出,羊水污染呈黄绿或墨绿色

  (2)程度不同,表现不一:轻度:全身青紫,呼吸表浅、肌张力增强或正常。重度:全身苍白,呼吸微弱或无呼吸,肌张力松弛3.各器官受损表现。Apgar评分:内容包括心率.呼吸.对刺激的反应,肌张力和皮肤颜色5项;每项0~2分,总共10分,8~9分为正常,4~7分为轻度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生后1分钟可区别窒息程度,5分钟及10分钟评分有助于判断复苏效果和预后。

  体征评分标准生后评分 0121分钟 5分钟皮肤颜色青紫或苍白躯干红,四肢青紫全身红 心率(次/分)无100100 弹足底或插鼻管反应无反应有些动作,如皱眉哭,喷囊 肌肉张力松弛四肢略屈曲四肢能活动 呼吸无慢.不规则正常,哭声响

  56、发展性照顾:是一种适合每个小儿个体需求的护理模式。这种护理模式满足新生儿的个体化需求,可以促进早产儿体重增长,减少苦恼和呼吸暂停的次数。

  (1)外观特点:早产儿体重多在2500g一下,身长不到47cm,哭声轻,颈肌软弱,四肢肌张力低下,皮肤红嫩,胎毛多,耳壳软,指(趾)甲未指趾端,乳晕不清,足底纹少,男婴睾丸未降或未完全下降,女婴大不能盖住小。

  ①呼吸系统:常出现呼吸暂停(apnea),呼吸停止达 15~20 秒,或虽不到 15 秒,但伴有心率减慢<100次/分,并出现发绀及四肢肌张力的下降称呼吸暂停。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易发生肺透明膜病

  ③消化系统:吸吮能力差,吞咽反射弱,易呛乳而发生乳汁吸入;贲门括约肌松、容量小,易发生胃食道返流、溢乳,持续时间长,易引起核黄疸,肝内维生素K少,易发生出血症。

  ⑧体温调节:早产儿的体温易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常因寒冷而导致硬肿症的发生。

  (3)维持有效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暂停者给予拍打足底、托背、刺激皮肤等处理;使用水床;反复发作者可遵嘱给予氨茶碱静脉输注

  (4)密切观察病情: 应用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患儿的进食情况、精神反应、哭声、反射、面色、皮肤颜色、肢体末梢的温度等情况。

  (6)健康教育:生育早产儿的母亲往往有忧郁和罪恶感,在隔离前提下鼓励父母进入早产儿室,探视和参与患儿的活动;如抱抚.亲自喂奶等。

  (7)发展性照顾:是一种适合每个小儿个体需求的护理模式。这种护理模式满足新生儿的个体化需求,可以促进早产儿体重增长,减少苦恼和呼吸暂停的次数。

  (1)外观特点:正常新生儿体重在2500g以上(约3000g)身长在47cm以上(约50cm),哭声响亮,肌肉有一定张力四肢屈曲,皮肤红润,胎毛少,耳壳软骨发育好,指(趾)甲达到或超过指(趾)端,乳晕清楚,突起,可扪到结节,整个足底有较深的足纹,男婴睾丸下降,女婴大覆盖小。

  ①呼吸系统:呼吸节律常不规则,频率较快; 呼吸 40 次/分左右,腹式呼吸为主。

  ②循环系统:胎盘-脐血循环终止;肺血管阻力降低, 肺 血流增加;卵圆孔功能性关闭;动脉导管功能性关闭。 心率:100~150 次/分,平均 120~140 次/分,血压平均为 70/50 mmHg(9.3/6.7 KPa)。

  ③消化系统:吞咽功能已经完善,胃呈水平位,幽门括约肌较发达,易发生溢乳和呕吐。生后10~12小时开始排胎粪,2~3天内排完。

  ⑥神经系统:视觉、听觉、味觉、触觉、温觉发育良好,痛觉、嗅觉(除对母乳外)相对较差;具有原始的神经反射,巴氏征、克氏征、佛斯特征阳性。

  ⑦免疫系统:IgG 可通过胎盘,而IgA和IgM则不能通过,因此易患呼吸道、消化道感染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人乳的初乳中含较高免疫球蛋白IgA,可提高新生儿抵抗力。

  ⑧体温调节: “适中温度”:指能维持正常体核及皮肤温度的最适宜的环境温度,在此温度下身体耗氧量最少,蒸发散热量最少,新陈代谢最低。新生儿适中温度与胎龄、日龄和出生体重有关。

  ⑩常见几种特殊生理状态:生理性体重下降;生理性黄疸,乳腺肿大;“马牙”和“螳螂嘴”,假月经,粟粒疹。

  60、水的代谢特点?1.水的需要量相对较大,交换率高2.体液平衡调节功能不成熟。

  月龄 食物形状 引入食物 餐数主餐辅餐进食技能4~6个月泥状食物含铁配方米粉.配方奶.蛋黄.菜泥.水果泥6次奶(断夜间奶)逐渐加至1次用勺喂7~9个月末状食物粥.烂面.烤馒头片.饼干.鱼.全蛋.肝泥.肉末4次奶1餐饭,1次水果学杯子10~12个月碎食物厚周.软饭.面条.馒头.碎肉.碎菜.豆制品.带馅食品等。3餐饭2~3次奶,1次水果抓食.断奶瓶.自用勺

  轻度中度重度失水占体重比例(ml/kg5%(30~50)5%~10%(50~100)10%(100~120)精神状态稍差或略烦躁萎靡或烦躁不安淡漠或昏迷皮肤稍干.弹性稍差干,苍白.弹性差干燥.花纹.弹性极差黏膜稍干燥干燥极干燥或干裂前囟和眼窝稍凹陷凹陷明显凹陷眼泪有少无口渴轻明显烦渴尿量稍少明显减少极少或无尿四肢温稍凉厥冷周围循环衰竭无不明显明显

  疫苗接种对象月(年)龄接种剂次接种部位接种途径接种剂量/剂次备注乙肝疫苗0.1.6月龄3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酵母苗5ug/0.5ml;CHO苗10ug/ml.20ug/ml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一次,第1.2剂次间隔≥28天卡介苗出生时1上臂三角肌中部略下处皮内注射0.1ml 脊灰疫苗2.3.4月龄.周岁4 口服1粒第1.2剂次,第2.3剂次间隔均≥28天百白破疫苗3.4.5月龄18-24月龄4上臂外侧三角肌肌内注射0.5ml第1.2剂次,第2.3剂次间隔均≥28天白破疫苗6周岁1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0.5ml 麻风疫苗(麻疹疫苗8月龄1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皮下注射0.5ml8月龄接种1剂次麻风疫苗,麻风疫苗不足部分继续使用麻疹疫苗麻腮风疫苗(麻腮疫苗.麻疹疫苗)18~24月龄1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皮下注射0.5ml18~24月龄接种1剂次麻腮风疫苗米乐m6,麻腮疫苗不足部分使用麻腮疫苗替代,麻腮疫苗不足部分继续使用麻疹疫苗麻腮风疫苗(麻腮疫苗.麻疹疫苗)18~24月龄1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皮下注射0.5ml18~24月龄接种1剂次麻腮风疫苗,麻腮疫苗不足部分使用麻腮疫苗替代,麻腮疫苗不足部分继续使用麻疹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8月龄,2周岁2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皮下注射0.5ml 乙脑灭活疫苗8月龄(2剂).2周岁.6周岁4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皮下注射0.5ml第1.2剂次间隔7~10天。A群疫苗6~18月龄2上臂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30ug/0.5ml第1.2剂次间隔3个月A+C疫苗3周岁.6周岁2上臂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100ug/0.5ml2剂次间隔≥3年;第1剂次与A群疫苗第2剂次间隔≥12个月甲肝减毒活疫苗18月龄1上臂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1ml 甲肝灭活疫苗18月龄24~30月龄2上臂三角肌附着处肌内注射0.5ml2剂次间隔≥6个月

  (1)易感因素: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生长发育快、机体防御功能差、肠道菌群失调、人工喂养

  胃肠道症状:腹泻频繁,每日大便从十余次到数非感染因素:1、饮食因素:食饵性因素、过敏因素、其他因素 2、气候因素

  (2)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症状:有脱水、代谢性酸中毒、低钙及低钾等。

  (3)全身中毒症状:如发热、烦躁不安或萎靡、嗜睡进而意识模糊,甚至昏迷、休克等。

  (3)大便的次数、量及性状:大便每日几次到几十次,量多,为黄色水样或蛋花汤样,无腥臭味,常伴有脱水、酸中毒、

  呼吸系统以环状软骨为界划分为上,下呼吸道。上呼吸道包括鼻、鼻窦、咽、咽鼓管、会厌、喉,下呼吸道包括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呼吸性支气管、肺泡管及肺泡。

  婴幼儿的咽鼓管宽,直、短、呈水平位,故鼻咽炎时易致中耳炎。儿童喉部呈漏斗形,相对较窄,软骨柔软,粘膜柔嫩,富有血管机淋巴组织,故炎症时易发生充血,水肿,从而引起喉头狭窄,出现声音嘶哑和吸气性呼吸困难。

  儿童呼吸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特异性免疫性功能均较差,如咳嗽反射及纤毛的运动功能差,有效清除吸入的尘埃和异物的能力较低,婴幼儿肺泡巨噬细胞功能不足,SIgA、IgA、IgG和IgG亚类含量较低,乳铁蛋白、溶菌酶、干扰素、补体等的数量和活性不足,故易患呼吸道感染。

  72、肺炎按病理分类: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和间质行肺炎等,按病程分类:急性肺炎(病程在1个月以内)、迁延性肺炎(病程为1~3个月)、慢性肺炎(病程在3个月以上)

  苍白,心动过速、心音低钝、心率不齐及心电图ST段下移、T波平坦或倒置,心衰主要表现: (1)呼吸困难加重,突然超过60次每分

  治疗原则:坚持长期、持续、规范、个体化的治疗原则。急性发作期:重点是抗炎、平喘,以便快速缓解症状;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防止症状加重和预防复发。

  治疗目标:1、达到并维持症状的控制 2、维持正常活动,包括运动能力 3、使肺功能水平尽量接近正常 4、预防哮喘急性发作 5、避免因哮喘药物治疗导致的不良反应 6、预防哮喘导致的死亡

  给氧,补液、纠正酸中毒。早期、较大剂量的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在2~3天内控制气道炎症。亦可静脉滴注氨茶碱、吸入β2受体激动剂、肾上腺皮下注射,以缓解支气管痉挛、严重的持续性呼吸困难者可给予机械呼吸。

  婴幼儿输尿管长而弯曲,管壁肌肉及弹力纤维发育不全,故易扩张受压及扭曲而导致梗阻,易造成尿潴留而诱发泌尿道感染

  尿液特点:正常小儿尿色淡黄而透明,pH在5~7.出生后最初几天尿色较深,稍混浊,因含有尿酸盐较多,放置后有淡红色或红褐色尿酸盐结晶。正常小儿在寒冷季节尿排出后变为白色混浊,是由于尿中盐类结晶所致,加热后溶解。

  79、肾病综合征的首选药为糖皮质激素,最常见的并发症为感染。激素治疗的疗效判断:1、激素敏感:8周内尿蛋白转阴,水肿消退2、激素部分敏感,治疗8周内水肿消退,但尿蛋白仍+~++ 3、激素耐药:治疗满8周,尿蛋白仍在++以上 4、激素依赖:对激素敏感,但停药或减量2周内复发,再次用药或恢复用量后尿蛋白又转阴,并重复2次以上者(除外感染及其他因素) 5、复发或反复:尿蛋白已转阴,停用激素4周以上,尿蛋白又大于或等于++为复发;如在激素用药过程中出现上述变化为反复 6、频繁复发或反复指半年内复发或反复大于或等于2次,一年内大于或等于3次。

  1、首先向患儿及家长解释预防感染的重要性,肾病患儿由于免疫力低下易继发感染,避免到人多的公共场所去。

  2、做好保护性隔离,肾病患儿与感染性疾病患儿分室收治,病房每日进行空气消毒,减少探视人数。

  5、严重水肿者应尽量避免肌内注射,以防药液外渗,导致局部潮湿,糜烂或感染

  82、尿常规:清洁中段尿离心沉渣镜检中白细胞大于10个/HPF,清洁中段尿培养:菌落计数超过 /ml便可确诊。

  出生时已存在终生不消失的反射:角膜反射、瞳孔反射、结膜反射及吞咽反射。出生时存在以后逐渐消失的反射:觅食反射、拥抱反射,握持反射、吸允反射及颈肢反射。出生时不存在以后逐渐出现并终生不消失的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及腱反射。

  86、 麻疹是有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发热.上呼吸道炎,结膜炎.口腔麻疹黏膜斑(又称柯氏斑Koplik spots).全身斑丘疹.及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为特征.

  【病原学】麻疹病毒属副黏膜液病毒科,仅存在一种血清型,抗原性稳定。人是唯一宿主。病毒在外界生存力弱,不耐热,对紫外线和消毒剂均敏感。但在低温中能长期存活。

  【流行病学】麻疹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感染早期病毒在患者呼吸道大量繁殖,通过患者的呼吸、咳嗽、喷嚏排出体外经呼吸道进行传播。密切接触者亦可经污染病毒的手传播。麻疹患者出疹前后的5天均有传染性,有并发症的患者传染性可延长至出疹后10天,本病好发年龄为6个月---5岁,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多见。

  1.典型麻疹(1)潜伏期:一般为6-18天,平均为10天左右。潜伏期末可有低热全身不适。

  (3)出疹期:一般为3-5天,多在发热3-4天后出皮疹。皮疹先出现于耳后,发际,渐及额、面、颈部,自上而下蔓延至躯干、四肢最后达手掌与足底。皮疹初为红色斑丘疹 疹间可见正常皮肤,以后逐渐融合成片。色加深呈暗红。此时全身中毒症状加重,体温可突然高达40-40.5摄氏度,咳嗽加剧,伴嗜睡或者烦躁不安,重者有谵妄、抽搐。此间肺部可闻干、湿性啰音。

  (4)恢复期:一般为3-5天,若无并发症发生,出疹3-4天后皮疹按出疹的先后顺序开始消退,随着皮疹隐退,体温逐渐降至正常,全身症状逐渐改善。疹退后皮肤有棕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一般7-10天痊愈。

  2.降低体温 处理高热时需兼顾透疹、不宜用药物及物理方法强制降温,尤其禁用冷敷及乙醇擦浴,以免皮肤血管收缩,末梢循环障碍,使皮疹不易透发或突然隐退。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孢疹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极强的出疹性疾病,其临床特点为:皮肤黏膜相继出现和同时存在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等各类皮疹。

  【病原学】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属疱疹病毒科&亚科。人是唯一宿主。该病毒在体外抵抗力弱,对热、酸和各种有机溶剂敏感,不能在痂皮中存活。

  【流行病原】水痘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病毒存在于患儿上呼吸道鼻咽分泌物及疱疹液……

  1.典型水痘 潜伏期一般为2周左右。前驱期为1天左右,表现为低热,不适,厌食等,次日出现皮疹。水痘皮疹的特点:①首发于头、面和躯干,继而扩展到四肢。皮疹躯干多、四肢少,呈向心性分布;②最初的皮疹为红色斑疹或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椭圆形的水疱,周围拌有红晕。疱液先透明耳后混浊,且出现脐凹现象。水疱易破溃,2-3天迅速结痂;③皮疹陆续分批出现,伴明显痒感。在疾病高峰期可见到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同时存在,这是水痘皮疹的重要特征;④黏膜皮疹还出现在口腔,睑结膜、生殖器等处,易破溃形成浅溃疡,轻型水痘多为自限性疾病,10天左右痊愈,全身症状和皮疹较轻。皮疹结痂后一般不留瘢痕。

  3.管理传染源:隔离患儿至皮疹全部结痂为止。易感患儿接触后应隔离观察3周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得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以腮腺肿大及疼痛为特征。主要传播途径;呼吸道飞沫传播,或直接经唾液污染的食具和玩具传播。

  原发型肺结核:为结核杆菌初次进入肺部后发生的原发感染,是儿童肺结核的主要类型,

  表现部分患儿可出现(皮肤过敏症状)眼疱疹性结膜炎、皮肤结节性红斑及多发性一过性关节炎

  抗结核药物的治疗原则:早期治疗、适宜剂量、联合用药、规律用药、坚持全程、分段治疗

  结核菌素试验:儿童结核感染后4-8周后做结核菌素试验既成阳性反应,结核菌素试验是迟发型变态反应。

  试验方法:皮内注射0.1ml含5单位结核素的纯蛋白衍生物,一般在在前臂掌侧面中下三分之一,使之形成6-10mm的皮丘

  结果判断:48-72小时后,一般以72小时为准观察结果如没有红肿,硬结或硬结小于5毫米为阴性;局部有红肿、硬结直径为5-9毫米为阳貹(+);硬结直径10-19毫米为重度阳性反应(++),硬结直径大于20毫米,或出现水疱者为强阳性反应(+++)。

  1早期:前驱期:约1-2周主要症状为患儿性格改变如、少言、懒动、易倦烦躁易怒等

  2中期:脑膜刺激期:约1-2周因颅内压增高致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嗜睡烦躁不安惊厥等

  惊厥的特点:(1)颅内感染:常表现为反复严重的惊厥发作大多出现在疾病的初期或极期,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和颅内压增高

  3颅内疾病:产伤及出血引起者表现为伤后立即起病反复惊厥伴有意识障碍和颅内压增高脑先天发育畸形者常伴有智力和和运动落后颅内占位性病变者处反复发作外伴有颅内压增高和定位体征病情进行性加重。

  4颅外疾病“缺氧缺血引起者表现为窒息后立即起病反复惊厥伴有意识障碍和颅内压增高。代谢疾病引起者患儿均有相应的临床表现和基础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