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老百姓服务、为护理人撑伞、为老实人出头——走近儿科护理人张玉兰米乐m6
栏目:行业资讯 发布时间:2023-07-21
 米乐m6转业回地方后又从一线护士做起,成为浙大儿院赴沪进修学会小儿心胸术后监护的护士;  冲破儿科护士难以在省级学术团体学会担任要职的种种限制,连续担任浙江省护理学会四届副秘书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并兼任省级期刊《护理与康复》编辑部主任,担任《中华护理杂志》二届编委,浙江省儿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四届;  她是具有传奇色彩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前护理部主任张玉兰。出生于1945年的她,虽然已退

  米乐m6转业回地方后又从一线护士做起,成为浙大儿院赴沪进修学会小儿心胸术后监护的护士;

  冲破儿科护士难以在省级学术团体学会担任要职的种种限制,连续担任浙江省护理学会四届副秘书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并兼任省级期刊《护理与康复》编辑部主任,担任《中华护理杂志》二届编委,浙江省儿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四届;

  她是具有传奇色彩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前护理部主任张玉兰。出生于1945年的她,虽然已退休十多年,却依然十分关注医院发展,对于儿科护理工作侃侃而谈、信手拈来。

  作为一名成功的儿科护理人和一名出色的儿科护理管理者,一路走来张主任有着怎样的心路历程,又有着怎样的管理秘诀?在5.12国际护士节到来之际,让我们一起走近浙大儿院博雅奖获得者张玉兰。

  张玉兰,1945年8月生;1964年8月入伍进浙江省军区第117医院附属护校;1966年12月入党;1967年4月进入宁波第十二野战医院担任护士、护士长;1979年8月-2006年1月就职于浙江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后更名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担任护士、副护士长、护理部副主任、护理部主任;1996年12月晋升副主任护师;2006年1月退休。

  当1963年主席做出题词,号召全国人民学习雷锋的精神品质,张玉兰正好18岁,风华正茂。和很多同龄人一样,张玉兰从那时起,心里就装进了一个“雷锋梦”,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向雷一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正是怀着这个梦想,1964年她成功报考军队护校,成为一名军护。“当护士,无论在哪个年代都很辛苦,那个时候其实我的同学有不少做出了其他选择,但我就想当护士,一想到能够为人民服务,就很开心。”张玉兰回忆。

  正是这种执着,在15年后的1979年,当她再次面临选择的时候,做出了同样的决定。那时,张玉兰和一批战友由组织决定将转业回地方工作,不少战友选择了做相对更加轻松的文职和管理工作,但她的选择还是做护士。

  那时的她已经三十多岁,已经有着8年的护士长履历,但新的工作单位,也就是现在的浙大儿院,当时缺的却是护士,不是护士长。

  所以,张玉兰又成为了一名一线的护士。“其实当时是很开心的,护士跟护士长只是分工有所不同,都是一样能够做护理工作,一样为儿童服务,所以并不存在不能再当护士长就不开心,完全没有这种想法。”张玉兰回忆。

  这种对护理工作的热爱,让她到了新的岗位后不仅快速适应,还得到了同事和领导的认可。工作半年后,就被派到上海学习心胸外科术后监护,学成回来的她成为掌握重症监护护理技术的护士。也因为出色的业务能力,她开始担任ICU的副护士长。

  “其实转业到儿童医院,刚开始也是遇到了一些挑战。我完成护理工作就勤于巡视病房,有一次发现一个孩子因为呛奶发生窒息,其实有经验的护士进行立即抢救就可以帮孩子化险为夷,但我第一次碰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不知道孩子的窒息是因为呛奶,立马抱着孩子飞奔到抢救室。当时同事们看我这样着急,就知道我缺乏经验,但她们也看到了护士巡视病房是多么重要。”张玉兰说。

  1994年5月6日,时任院长康曼丽和张玉兰(左)参加在广州召开的全国儿童医院联席会

  这种为病人尽责、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也融入她对护士的管理中。在她担任护理部主任的时候,就非常强调护士要为患儿提供优质服务。有一次,就在她巡查病房的时候,正好有一名家长走到护士台,找当值的护士寻求帮助,问她“静脉针去哪里打”,护士就当没听见,懒得回话,她看到后心里就火了,立马上前给予了最严厉的批评。“家长都这么问了,还不回答,这不仅是工作态度有问题,同时缺乏服务意识,也是缺乏善心和爱心的表现,这种情况我是发现一次就要严肃批评一次。”张玉兰说。

  因为看到了张玉兰身上那份情怀、担当和吃苦耐劳的精神,1984年7月,在张玉兰来到医院才5年的时候,组织上就做出决定,让她担任护理部副主任(主持工作)。在不到40岁的年纪,就成为了200多人大家庭的“当家人”,说没有压力那是假的。

  “当时来医院才几年,比我年资高的人还有很多,在这种情况下担任护理部副主任,其实是有挑战的,加上那时候的护理部总共就只有2个人,我挑选一名德高望重的老护士长做干事,但开展工作还是会面临不少压力。”张玉兰坦言。

  既然组织上选择委以重任,张玉兰就想尽办法挑起大梁,护理管理工作在她的努力下慢慢理顺,大家的士气也都被调动了起来。谈到管理心经,她谈到的一个关键词就是“用情”。

  “在心理上感觉自己被忽视,其实是护士最不能释然的。一方面,我想尽办法和医院领导沟通,同时在省护理学会共同呼吁社会层面要理解、尊重护士,另一方面是从自己做起,尽所有努力让护士感觉到自己被尊重,被重视。”

  正是出于这样的想法,张玉兰给自己施压:要自己脑海中装进一本花名册,能够在看到每一位护士后,都能随口叫出她的名字,并且对他们的履历米乐m6、家庭了然于胸,对家庭困难需要帮助的护士,及时提供温暖。

  她还在很多细节上去花功夫。比如新员工来报道了,她和李忠丽副主任会一起去给她们做安置、打扫宿舍卫生,用这样的迎新方式,让新护士们提前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其实那时候,很多人都是不愿意来做儿科护士的,要改变他们的不情愿,我们真的要花心思,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用心,让他们体会到新工作环境的温暖。”张玉兰说。

  对于新员工如此,对于老一辈同样用心。每年过年,她都会设法申请给已经退休的老同志们送上新年小礼品。“我们护士人多,分到人哪怕只有一点点,总量上都会不少,要领导签字审批,其实并不是那么简单,我每次都是挑机会,想方设法。”虽然已经时隔多年,说到这点,张主任还是别有感触:要当好护理这个大家庭的家,真的不容易。

  但正是她的这种用心用情,让护士们都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随着时间的推移,护理部主任用心用情为大家也逐渐成为浙大儿院护理文化的一部分。

  她表示,因为每天都把所有病房巡视一遍,大部分时间都跟护士们在一起,所以虽然身在护理部管理岗位上,但对于每一个护士是怎样的个性和特点,都是非常了解的。所以,虽然有的人什么都不说,她也知道她们干得很好。

  “护士最怕上夜班,所以有的人就想法设法自己不上夜班。我那时就推出了一个规定,只有50岁以上的老护士可以不上夜班。”张主任介绍道,当时,不少护士五十多岁了还在一线坚持上夜班,这些人很多都是兢兢业业的老实人,很多困难都是他们自己默默克服,而年纪轻轻就经常跑来说自己身体不行上不了夜班的,大多怀着“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想法。”

  “我们自己没来要求,组织上就替我们考虑好了。”张主任推行的新政策让当时那批老护士深受感动,当然那些没有达到目的的人心里不高兴。对于这些人的想法,张主任并不看重,在她心里,公平比什么都重要。

  在晋升这件事上,她同样特别看重公平。为了坚持“公平”,有一次她顶住了来自多方的很大压力,心里甚至做好了不再继续担任护理部主任的准备。而最终,妥协的并不是她,是给她压力的人。

  正是这种非常重视原则的个性,让她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管理风格,建立了大家信服的个人威信。

  时隔多年,很多儿院护理人对于这位老主任的过往种种依然印象深刻,难以忘怀。

  作为一名护士,保持学习精神特别特别重要,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注重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持续学习,才能当好一名护士;

  护士要有一颗善良之心、仁爱之心,儿科护士还要有一颗喜欢孩子的爱童之心、赤诚之心,只有这样才能喜欢这个职业,把这个职业做好;

  护士很累很苦,却始终不能忘怀初心和职责,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挑战,都要坚持首先把患儿的健康放在首位,保证患儿安全。

  原标题:《为老百姓服务、为护理人撑伞、为老实人出头——走近儿科护理人张玉兰》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